| 邮箱  | 隐私保护 | 免责声明 | 设为首页  | 加入收藏  | 网站地图
  首页 | 领导介绍 | 机构职能 | 卫生概况 | 卫生要闻 | 领导活动 | 政策信息 | 卫生专题 | 机关信息 | 法律法规 | 通告公告 | 行政许可 | 领导信箱 | 咨询投诉 | 联系方式  
当前位置 :首页>>
2月16日过大年心理篇
发布时间:2015-2-13 14:15:23  编辑:办公室
【字体:  】 【打印本页】
  “恐归族”为何怕回家? 春节临近,各种“漂们”,开始打点行囊,准备回家团聚。可还有一群人盼望回家却又害怕回家:他们想到买票就发怵,害怕回家被问及工资等情况,担心被催婚被催生子……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——“春节恐归族”。让我们一起从心理角度,为“恐归族”拆招。   “恐归族”过年6大怕,你也有吗?   1.怕年终奖发得少   年终奖直接决定了一个人过年过得好不好,要知道年关就靠它了。如果年会上自己收到的年终奖太少,甚至没收到,整个过年期间心情都不会好起来。   2.怕春运   春运三大怕,一怕买不到票,二怕人多拥挤,三怕票价太高。可这就是春运活生生的现状啊。春节期间一个来回,顶得上一个月生活费了。  3.怕家人催结婚   剩男剩女们回到家里,任何人见到你第一面便问:有对象了吗?所以你家人每天也在你耳边一直唠叨,你说你受得了受不了?有些人直接租个男友、女友回家。   4.怕街坊邻居问工资   咱中国人的街坊邻居,可不管三七二十一,见面第三句就能问到:你一个月工资多少啊?这让人咋回答?   5.怕送礼   今年过年不收礼啊,可你不送礼行吗?七大姑八大姨,一年没见你了,你就不意思一下?揣着羞涩的荷包,你不得不游走在礼品商店和亲戚朋友家。   6.怕问到自己的年龄   又是一年,你多大了?你敢想吗?   编者说——   那些过年恐归一族,反而是更看重回家,也更想回家的人!因为太看重,所以产生了焦虑和恐惧了。其实,对于归乡的游子而言,家人和朋友看重的绝对不应该是宝马香车、衣锦还乡,而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期盼、亲情抚慰。哪怕事业发展还不够理想,哪怕车票无比难买,但几句家乡话就能让一年的疲劳得到化解,让漂泊的疲惫得到纾解,让沉淀的情感找到共鸣。快收拾行囊,回家过年吧!   换种方式过年,缓解回家焦虑   随着人们越来越开放和多元,“年”的心理意义也在发生着改变,旧的习俗已经不那么重要了,但是一个家庭可以创造出新的过年的仪式来,在征求家人同意的情况下,完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过年。有很多年轻人把父母接到自己安居的大城市来过年;也可以全家集体出游式过年。总之,别又不回家又自己呆着心里难受! 过年的心理变化 春节,一个凝结着中华民族千年情结的节日,它承载着游子浓浓的思乡情,寄托着儿女对家的渴望和期盼。马上要过年了,可是跟过去相比,现在的人越来越觉得过年没有意思,不爱过年,关于过年的美好记忆也总是小时候过年的事。究其原因,可能与下列心理变化有关: 心理定位变化 过年一直被人们当作给一家人提供一个全家聚会、联络感情的机会,借此放松一下因工作一年而紧张万分的心情,在一起吃顿团圆饭,好好休息一下。 然而,随着人们对工作、生活期望值的提高,春节的定位发生了变化,春节渐渐变成“年度总结”和应付节,以往温馨祥和的春节变成了一种折磨、一种负担,也助长了人们相互攀比现象的出现,春节不但没有起到调节舒缓人们心情的作用,反而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担,引发疾病。 心理需求变化 与所有的过年民俗行事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的娱乐性活动,我们只要细心审视,就不难发现过年期间所有的民俗行事,其深层隐含着满足人的精神需求、心理欲望的内涵。现代社会是多元的社会,文化多样性,带来了文化的丰富性,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或者说春节文化越来越丰富,从包饺子,吃团圆饭过年到看晚会过年、旅游过年、上网过年……这种文化多样性,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。 心理减压变化 释放平时聚集的精神疲劳、焦虑和种种心理压力,以获得心灵上哪怕是短暂的解放和愉悦,也是民众渴望过年的一个深刻动因。传统的过年方式如挂青松、悬桃符、贴门神、放爆竹等单一的心理愉悦方法,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心理减压需求,一些诸如旅游、上网、欣赏文艺等多元化的心理调节和减压方式逐渐代替过年。 心理认同变化 随着人口流动、现代交通的发展、大众传媒的交流传播,各种现代社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接触,进而发生互相取代、增添和同化,导致了人们对个人依附家庭、家庭依附亲属和乡邻、乡邻依附社区、社区依附城市或地方等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发生了变化,使许多身处异乡的游子以他乡为故乡。 人际关系淡化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多元文化的纷繁交错,过年作为协调和加强现实人际关系重要手段这一功能逐渐被淡化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物化,利益成为人际关系的中轴,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越来越感到人际交往中的冷漠、疏远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短暂化和功利化,使得人们对过年观念的淡化。 对比心理影响 过年总避免不了亲朋好友聚会,不少人看见以前不如自己的人得到了好的机会去发展,以前貌不惊人的同学现在变得靓丽时尚,以前学习不好的同学现在事业春风得意……联想起自己的境况,心里免不了会酸溜溜的。这种对比心理往往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度,使他们觉得过年没有意思。 心理压力增加 过年,对许多人来说,意味着在各种聚会和应酬中来回奔波,心理压力剧增,以致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:“过年太累了。” 毕竟一年的劳碌和等待终于盼来的假期,谁都愿意好好的休憩一下自己疲惫的身心,但是当一个和工作同样劳碌的假期过去的时候,巨大的心理落差是很难接受的,于是很多人就会产生一种对于春节的淡漠感,觉得过这样的假期还不如工作更加实际一些。 虽然随着时代变迁,古老的过年方式和过年内容,不断地被烙上某种新的印记,但是过年能够满足过年者主体自身物质及精神需求、协调和增强人际关系,这一传统节日承载着许多的民族文化内容,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象征之一,千百年来一直备受中华儿女重视。    回乡也是一种自我疗伤   一到年关,几乎所有城市人都会对着老家犯花痴。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科研人员说:回乡过年是城市人实行“自我疗伤”的一种选择。城市化给现代人带来了一箩筐的压力。如果人们对基本的生存都感到压力,身体就会产生更多的皮质醇,海马组织也会萎缩,从而有可能阻碍记忆的形成。   回家过年,除了享受亲人、老乡们那些掏心窝子的甜言蜜语的“话疗”外,就是希望老家的山水给自己一点心灵的拯救。回到老家,看看天然的树、野生的草、低矮的房,和没有拥挤、嘈杂、急躁的乡村零距离接触,人仿佛一下子就回到无忧无虑的年代,一颗好高骛远的心很快也能静下来……而这些早已被心理学认为对人的心理治疗是非常有效的。所以说,回家过年也是一种“自我疗伤”。   莫让心理病缠身   春节来临,万家团聚。每当此时,人们都希望全家人能够喜气洋洋地放松几天,同时也尽享天伦之乐。可是从历年的情况来看,总有人因不注意节日期间的保健而导致身心疾病。近年来,各种心理疾病的患病人数呈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;因此,在节日期间,更需防范“春节心理病”。   节日心理失调症   对于一些平时在高度紧张状况下工作的人群而言,一旦停下来无事可做,反而容易出现抑郁、失落、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反应。心理学上将其称之为“节日心理综合症”或“节日心理失调症”。   对于这种心理失调症,人们应该学会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,尽量松弛自己平时那种高度紧张的思维运作模式,真正给自己的精神和心情放个假。   放纵心理应克服   暴饮、暴食、暴玩等放纵行为,常常促使人们不顾健康、透支体力,甚至造成乐极生悲。例如在节日期间胡吃海塞、过量饮酒、日夜搓麻将等,不仅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,还会使人因过度疲劳而发生虚脱、昏倒等现象。这样将会使本应喜庆的节日气氛蒙上阴影,不但影响当事人自己的身心健康,还会影响全家人的过节心情。因此,人们在春节期间应该努力克服上述放纵心理,在酒桌上尽量做到应酬适度,在饮食中要特别注意荤素搭配,外出游玩时注意适当休息。这样有利于防止产生“春节心理病”。   不能回家如何排除寂寞  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,每到春节,无论千山万水都要回到家里,与亲人围坐在一起共话家常,但也有一些人,在别人举家欢乐的时候,只能一个人留在当地。他们应该如何排除心中的寂寞呢?心理专家表示,如果不能回到父母身边,要多给父母打电话,聊聊家常;多逛商场购物,让自己和自己的家更新换貌,调整自己的情绪;选择一项自己的爱好打发自己的时间。总之,给自己找点事做,平息自己内心的失衡。   警惕旅游精神综合征   现在,不少市民都选择外出旅游来度过春节。但也有人在外出时,会出现失眠、胸闷、精神紧张等症状;有些人会因长时间乘坐飞机、火车、轮船而突然产生严重的精神障碍,有时甚至会因当事人失去自控而发生跳车、跳船等自杀事件。心理学上将之称为“旅游精神综合征”。   产生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,是有些人外出旅游时不注意自我保护,身心过度疲劳,或所处环境过于恶劣又得不到及时的调整所致。   因此,春节出游者应注意外出时的自我保护与调适,比如不要把旅游行程安排得过满,以免使自己过于紧张;注意及时休息,及时补充体能;易失眠者应该在睡前喝些牛奶等健睡品;充分利用旅馆的条件多洗热水澡;长时间乘坐火车、轮船等交通工具时,应每隔一两个小时便在车厢里或甲板上来回走动一段时间,活动活动筋骨、做做深呼吸,以减轻旅途带来的身心疲劳。另外,出游时随身带些镇定药也是非常必要的。对于年老体弱者,最好不要做远距离的长途旅行。  
   
【关闭窗口】
 
您是第49970480位访客  
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  山西省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、山西睿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 
备案号:晋ICP备08002038号-1